|
2019年底於中國網路平台知乎發佈的一篇關於「潘博文」的文章,在今年(2021)透過一些網路創作者的二次改編,
瞬間登上知乎、微博的熱搜,掀起一陣關於「潘博文是否存在」、「世界是否有平行時空」的熱烈討論。
一名使用網路帳號「衡謹臥石」的網友,2019年發文講述了他在六年前發生的詭異故事。當年他是高三生,在天津塘沽念書,
他們的體育課是跑班制,也就是說不同班級的同學可以依自己的興趣去選喜歡的球類。
由於大考在即,體育老師僅是將他們聚集起來說了點話就原地解散,這時有些人回教室唸書,作者則和同班同學小溫打起羽球。
他們打著打著,由於太陽太曬了,便轉移陣地到宿舍樓的陰涼處打球,也在這時,他們遇見了同在打羽球的十班同學L與潘博文。
這四人很快就兩兩一對打了起羽球,但潘博文不小心將球打得太遠,掉進了荒廢宿舍地下室的氣窗。
球是YONEX的專業用球,要價高昂,潘博文便提出要去撿球,作者與L答應了,小溫則在原地顧球拍。
作者與L這時則繼續走,直到越走越深,他們心裏發毛,作者突然一陣熱血上湧,看著地下室唯一的亮處,
叫L一起跟著光跑,於是兩人便沒命的往前狂奔。作者與L發現自己跑到了學校後門的小學附近,剛好小學中午放學,
他們便順著人潮走回自己的高中。回到班上,顧球拍的小溫說等不到他們就自己回教室了,
作者看著桌上的三支拍子,問道:「潘博文的呢?」
沒想到小溫卻回答:「誰是潘博文?」
這讓作者瞬間頭皮發麻,他到十班去找潘博文,卻迎面遇上L,L激動地大喊:「他們不記得潘博文了!」
從此,潘博文便徹底的從這世界上消失,彷彿他根本沒有存在過一樣。
作者跑到他們剛跑出的宿舍樓,發現大門深鎖,根本不像剛剛一樣可以輕易進去,
他和L查看了班級的名冊,發現潘博文以後的學號都往前挪動了一號,體育課的出勤表也沒有潘博文的名字,
就連作者回家翻看國中時的畢業紀念冊,無論是照片、簽名檔,都找不到潘博文這個人。
作者試圖回想潘博文的住處,卻因為記憶太模糊了而沒能找到,
他前往潘博文父母工作的地方,也沒看到他們的身影;他才發現,不只是潘博文,
所有關於他的一切都消失了,只剩下作者與L記得他。最令人毛骨悚然之處:只有你記得他的存在
後來作者和L因為高考的關係,雖然極度恐慌,卻不得不停止對潘博文的找尋,面對他們的異常,大家則認為是考前壓力太大出現錯亂。
最後,和事情有牽扯的作者、小溫與L都考壞了,L更是遠赴澳洲唸書。
在文中,作者說:「我記得他的生日——1996年8月18日,甚至他家的住處,新港街道的某個老社區,
他約好高考之後跟我玩的遊戲《伊蘇四:塞爾塞塔的樹海》,他喜歡徐良的歌,是泰達隊的球迷,但我就是證明不了他存在。」
作者一一列出諸多自己明明記得,事實上卻沒有發生過的事,譬如一款小米沒有推出的手機、
一部不存在的動畫《星遊記2》、錯誤的地鐵站順序、根本還沒拍出來的電影,
甚至當初煞費苦心學了困難的數學解題方式,考後才發現那根本不在考試範圍內⋯⋯。
種種跡象都導向一個推論:在跑出地下室的時候,作者與L穿越到了一個沒有潘博文的時空,
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空,而潘博文留在原來的時空,只剩下他記得作者與L。
這篇文章不但讓人看了頭皮發麻,之所以會引起全網熱議,是因為網路創作者「UNCLE想象家」在2021年初把這件事發佈到了抖音平台上,
讓更多人接觸到,導致事隔兩年潘博文事件再度翻紅;然而更關鍵的因素則是,這篇文章將細節描述得鉅細靡遺,
且讓不少人開始回憶起只有自己記得、但卻不是真實的事情,也因此對潘博文事件感同身受。
譬如有人在下面留言:「我明明記得今年春節是2月14號、和情人節同一天,現在看變成了2月12號」,引起另一個人共鳴;
也有人表示,小時候曾和另一個小孩是玩伴,結果長大後,父母都不記得有這個人;
除此之外,也有不少人說自己明明記得某部電影的上映日期、某個人的出生或死亡,查證後卻發現和自己的記憶不一樣。
在這個時候,也開始引發了關於「曼德拉效應」的討論,使得潘博文事件不再只是單一事件。
當潘博文已經成為網民期待的投射,真相還重要嗎?
在書寫出潘博文事件並引起熱議後,作者先是澄清自己沒必要幻想出這篇文章,進而一一解釋網民指出的漏洞;
然而在話題越演越烈之後,他在一月初承認自己罹患雙向情感障礙(俗稱躁鬱症)、潘博文只是他想像出來的人物,
更陸續請大家別再糾結這件事,並向自己的母校道歉。最終,他表示一切只是他的創作,願意授權給影視作品改編,
對於網路上透過二度詮釋而獲利的創作者,則保留收取稿費的權益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