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升月潛,步履匆匆。 歲月無聲,忽覺行囊漸沉。 人至中年,於熙攘未止的人潮中駐足,半程風雨,恍如一夢初醒——真正的安穩,不在巔峰,而在尋常煙火浸潤的方寸之間。 《圍爐夜話》有言:“立業無論大小,總要此身做得來。” 鋒芒意氣漸歸平實,行至山腰處,方知靈魂最渴望的依託。 其實,中年,人生所求,不過幾樣根基。 若這五點,皆能握在掌中,便是命運最踏實的饋贈。 第一,有一份能紮根的事業 無論廟堂之高還是市井之隅,那片土壤,總要滋養你的筋骨。 而立之後,更覺“業”字千鈞。 它是驟雨來襲時的一把傘,是迷途困頓時的一盞燈。 平臺在,發展尚有路徑;平臺換,事業只是自己的底氣——這份耕耘,再平凡,也是價值可以生長的田園。 正如曾國藩所言:“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,小處下手。” 第二,肩上要扛得起家庭的重量 非為負重而喜,只因有擔當,才能護得周全笑靨如常。 多少脊樑微彎也不言苦累,因怕家人憂心。 靠天靠地,不如靠己。 此生若能撐起一方晴空,便堪稱丈夫。 “養家糊口,既是本分的踐行,也是責任的勳章。” 世路崎嶇,前路未蔔,擔起一份重量,安穩一室溫馨。 第三,身心要還能扛得住壓力的磋磨 縱使疲憊常伴,但願精神不垮,尚可清醒應對世事紛擾,讓心跳仍應和著每一次挑戰。 心力堅韌,才有資本守護珍視的燈火溫情,扛住生活的波折起伏。 一副未垮的脊樑之下,是無數個晨昏安穩的保障。此刻方悟:步履堅定,是中流砥柱。 第四,要持續汲取新知,莫讓思維困於舊章 年歲漸增,浪潮奔湧似驚雷。 若願常常抬頭,接納幾分變革,無論科技亦或潮流的更迭,不將自己囚於經驗,“吐故納新”的清醒方為不敗根基。 嘗試理解,並非隨波逐流,只為讓生命的航船上,始終有順風的帆與遠方的岸。 第五,有一份通達的智慧,不為得失耗盡心神 當半生閱歷已沉澱為鏡,便懂得:世事如棋,進退有度。 看淡起伏,著眼當下,從容篤定地前行。 “大智若愚”,實乃境界。 順應大勢而行,拿得起,放得下。 執念深了,反誤了機緣,徒增煩惱。 最穩的航程,是知進退、懂取捨,一舟風雨共濟,苦中有甜亦從容。 往後半程,不過晨起暮落,一肩霜塵,偶有清風拂面,知己兩三,父母康健,燈火可親。 縱使驚雷響徹穹蒼,願你依舊能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”。 倘若你業有所依、家有所暖、身有所持、思有所進、心有所悟,便是人生穩舵,此程大可無懼。 願所有穿越激流險灘的你,皆能錨定港灣,目光沉靜如深海。
|